一、 講座說明:
在今日的建築設計領域中,設計逐漸引起關注,特別是因其環保、可持續發展的特性;在建築設計施工中,木結構確能減少碳排放,並實現減碳目標。這次課程將深入探討木結構設計的核心議題,從材料的理解到實際應用,並對台灣現行的法規與可行性進行詳細剖析。透過這次的演講,建築師將不僅對木結構的設計邏輯與技術有更深入的了解,也較能掌握在台灣實現木結構設計的挑戰與機遇。
材料理解與木構造的建構邏輯初探
木材,作為一種古老而具生命力的建築材料,其自然的質感、可塑性以及環保特性使其在現代建築中被重新賦予重要性。這部分演講首先將深入介紹木材的性質,包括強度、耐久性、抗震性以及氣候適應性等。理解木材特性是設計木結構的基礎,不同種類的木材適用於不同的建築用途,因此建築師需具備材料選擇的敏銳度。在材料理解的基礎上,演講進一步探討木結構建築的建構邏輯。木構造系統的設計與其他材料(如鋼筋混凝土)不同。因此,設計木結構不僅需要考慮材料的結構性能,還需掌握木材與連接件之間的關係,以及現代化的金屬連接技術,來達成木構造的強度與穩定性。
案例解析與台灣木結構設計的可行性
在解析具代表性的木結構設計案例時,將介紹幾個有啟發性作品,並通過具體的設計手法,講解每個設計的緣由。這些案例展示了木材如何靈活應對建築的功能需求與美學表現,並且強調木結構設計中的創新技術。這些技術為木材在現代都市建築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,突破了傳統木構造的規模限制。
將聚焦於台灣是否具備設計與建造木構造的條件。台灣的地理與氣候特性,如潮濕的氣候和頻繁的地震活動,這些條件對木結構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然而,透過適當的設計與建材選擇,如防腐處理木材和高性能的抗震結構設計,木結構依然具備實現的潛力。最後,針對台灣現行的建築法規對於木構造的應用存在一定的限制。隨著國際上木結構技術的不斷創新,法規也有逐步放寬的趨勢。將介紹最新的木結構法規,以及可能影響木結構設計的法律障礙與解決方案。這將為建築師提供在台灣實踐木結構設計的重要指引。
二、 主講人:陳冠帆 結構技師。
三、 講座時間:
第一堂113年11月28日(四) 19:00-21:15 (18:30開始報到)。
第二堂113年12月05日(四) 19:00-21:15 (18:30開始報到)。
四、 講座地點:會館大樓12樓演講廳(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536號12樓)。